自從 4 年前完成海南打卡後,就解鎖了全國 34 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,從那以後,每到一個地方,我都會選擇像當地人一樣地生活一天。如果你也喜歡不落窠臼的旅行,不愛網紅景點、不當旅遊 “特種兵”,關注 “筷子小手”,帶你玩點不一樣的。
頻繁在路上的感覺有多好,只有熱愛旅行的人才知道。
就像人生一直都有未知的前方等待探索,而不是被困在一方天井,原來我真的是需要 “一片草原” 的 “李小姐”。
摒棄掉 7 點起床八點開工的不良習慣,讓我們一覺自然醒九點半,開啟元氣滿滿的假期。住在橫琴對面,賽馬會旁邊的羅斯福酒店,原以為可以白嫖一次賽馬,不料這兩天都沒有場次,算是一點小失望。
如果想去體驗的小夥伴記得提前在澳門賽馬會官網上看場次,20 MOP(澳幣)既是入場券也可以作為賭資,對於搞不懂室內賭場規則的我來說這個可太直觀了。
在這裡,公交車 6 MOP 一次,不論遠近,於是乎每天給公交車準備零錢就變得尤為重要。打車一次起步價 19 MOP,雖然不算太貴,但是兩個人確實不太划算,如果是一家人出行的話在面積不大的澳門還是可行的。
出發去逛逛菜市場,也就是當地人常稱的 “街市”。祐漢街市在澳門本島,基本上是離拱北口岸最近的街市之一。
還沒進入街市的中心地帶,沿途上的生活氣息就變得豐富起來。有臨時搭設的攤位賣各類物品,賣祭祀用品的攤位有點驚到我,種類之豐富,甚至還有內衣和寵物貓貓狗狗可以燒給往生的親人。
賣水果的鋪子價錢還算合理,大顆的青提和黃澄澄的橙子品相都不錯,價錢的話和內地的精品水果店均衡。但是 30 一磅的榴蓮是真的比內地很多地方都便宜,再加上 1:0.83 的匯率和馬雲爸爸藍色錢包的紅包加持,果斷下手一個權當早餐了。
抱著一盒榴蓮肉坐在街邊的小花園裡吃,旁邊的凳子上是下象棋的叔叔和唠嗑的婆姨們,瞬間融入當地環境。
祐漢街市跟前有兩棵大樹,嫩芽和春天一起萌發,進去以後一樓全是賣水產品的。和內地的水產品市場不同,沿海地區的水產品市場是我最愛逛的地方。
在重慶,農貿市場裡售賣的新鮮水產品基本上都是鯽魚、鰱魚、草魚、鯉魚,外加泥鰍、鱔魚、各類田螺諸如此類;而在這個靠海的城市裡,新鮮的黃花魚、八爪魚、魷魚、基圍蝦比比皆是,價錢也頗令人心動。老公見我哈喇子都快掉進人家鋪子裡,趕緊提醒說 “我們住的地方沒有烹飪工具”,切,誰不知道似的。
二樓是蔬菜鋪子,三樓是牲畜家禽肉類。旁邊一棟祐漢小販樓是專門售賣熟食的,兩棟建築之間有賣花的小鋪。一樓定位售賣衣服,大抵就和內地趕集時賣的衣服一個水平,開門的鋪位不多。
二樓和三樓有很多賣熟食的,攤位設置和大學食堂有點像,熱鬧程度像極了社區食堂,遇上用餐時間可謂是一座難求。
食物大抵都是雲吞麵、腸粉、炒粉、粥品、牛雜,街邊隨處可見的,關鍵是價錢感人,一碗各式油炸釀物,兩個人吃到飽也就 50MOP,再來一支冰豆漿,喚醒胃的同時也喚醒了這一天。
澳門本身地域就極小,如果說在凼仔這邊的賭場裡還能感受到大城市的風雲,那麼在本島這邊基本上靠兩隻腿就可以了。從街市出來後,溜達著到了三盞燈,官方名稱 “嘉路米耶圓形地”。
這個類似於小廣場一樣的地方,像八爪魚一樣伸出去 7、8 條街道,圓形地中間有一條燈柱子,雖然閃閃發光的燈泡有四盞,但是無論從哪一個方向望過來都是三盞,所以叫 “三盞燈”。
露天攤位、廣場聚會的菲律賓女人、自拍的南亞女孩、越南粉店、緬甸商會...... 把這裡異國氛圍烘托到了極致。
順著街區的道路,幾乎是澳門最出名的一條老街 “十月初五街”。
筷子小手第一次知道這條街是因為一部名為《十月初五的月光》的 TVB 劇,而在街上溜達時竟也發現書店裡有一本關於十月初五老街的攝影集,看来很多人都對這條老街心有掛念。
而這個頗有意思的名字竟和中國農曆的十月初五毫無關聯,緣由是澳葡政府為了紀念葡萄牙在 1910 年 10 月 5 日發生的一場推翻君主制的革命,而將澳門最繁盛的泗孟街更名為十月初五街。
在這條街上,我在大龍鳳茶樓坐了好幾個鐘頭。
日頭正毒,戶外走著十分炎熱,便尋到一處茶樓歇涼吃個茶。沒想到這竟然是大龍鳳是香港、澳門唯一一家可以邊飲茶、邊聽粵曲的茶樓。之前只知粵曲中唐滌生的《帝女花》和《紫釵記》,今日昏昏沉沉,呷一口老闆特質的茶,竟然在不經意間聽完了整個下午場。
我對曲藝略知一點,還特地修過昆曲的課程,在我們本地的川劇團也去混過臉熟,而粵劇於我而言,是曲藝 + 語音的疊加 buff。如果是白雪仙的長平公主是我對粵劇的初印象,那在這裡聽幾位師伯師奶唱的《洛水夢會》和《月下奇逢牡丹仙》就讓我對中國民間怪談更加深了了印象,藝術本身並無高低,但《帝女花》這樣說家國的唱段必然是更勝一籌的。
幾曲作罷,台下的觀眾們怡然自得,我忍不住和拉胡琴的阿伯聊了幾句,阿伯得知我學了十幾年二胡以後很欣喜,其實我是想套近乎看看能不能試試阿伯的高胡。
敲揚琴的小哥哥是他們這個自發團隊裡唯一的年輕人,其餘的敲鑼、打鼓、吹橫簫、撫月琴、拉胡琴,退休生活能這樣也挺幸福的。
在茶樓消磨了光陰,於是順著夕陽來到下環市場準備吃些東西,沒料到下環市場的四樓竟然是市民活動中心的圖書館,實在受不住誘惑,又坐下來看了兩個鐘頭的書(中聯辦給這裡捐了很多書),從圖書館出來後幾乎暮色四合,原計劃在下環熟食市場的晚餐被打了水漂,市場幾乎已經關門了。
只能拖著走了 2w 步的雙腿繼續行走,期待能夠發現好吃的慰藉一下五臟廟,畢竟之前是因為追求精神食糧而虧待了它。
牛雜煲、流心巧克力髒髒蛋糕、蛋撻,在胃感受到充實不空洞的時候,我終於恢復了一些體力,坐巴士回到了酒店附近,想着去看看澳門的高校溜溜彎打打望。
至於為什麼一定是澳門科技大學,因為它的縮寫是 “MUST (必須)” 啊。
這所成立於 21 世紀元年的學府實在是太年輕了,和隔壁的永利皇宮、威尼斯人、倫敦人、巴黎人交相輝映。我有時在想,古人推崇的清心寡欲地讀書在澳門這個地方是不是不太可行,抑或是在鬧中取靜才是考驗的關鍵。
正值 2023 屆本科生畢業季,看到小姐姐們穿著學士服拿著鮮花和小熊照相的樣子,以及燈光下的運動場上青春的背影飛奔的樣子,我都快忘了自己還能那樣輕盈。只要我動起來,煩憂就在身後永遠追不上我。
📒 筷子小手旅行筆記: